四川广安:从“一米视角”看城市友爱-中国文明网

四川广安:从“一米视角”看城市友爱

发表时间:2025-11-14 来源:中国文明网
字体:
打印:

   在四川省广安市西溪河畔西溪峡公园两侧的儿童乐园里,欢声笑语此起彼伏,孩子们坐滑梯、堆沙塔,尽情享受着惬意时光。

  “我天天带他来这儿玩。这里小朋友多,热闹又凉快!”家住附近的周道林坐在休息区,正在与其他家长闲聊,脸上满是惬意。许多家长都有同感:如今带娃确实省心多了。这份省心,源于近年来广安市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所做的诸多努力。一起从“一米视角”,看看广安市如何为孩子们织密温暖守护网。

  公园里的儿童友好设施。图片来源:广安日报

  城市空间“微整形”

  让成长环境更友好

  以儿童友好的“小支点”,撬动城市发展的“大格局”。近年来,广安主城区新建成公园绿地92个、城市绿道196公里,累计配建篮球场、乒乓球场、儿童游乐设施等200余处,建成城市驿站26座,配建书吧、水吧、健身器材室等公共服务设施38套,儿童成长环境持续优化。更暖心的是,广安市开通了首条连接多所学校的儿童友好主题公交专线,为孩子们的出行增添了安全与便捷。

  “儿童友好,不仅体现在硬设施,还体现在软服务上。”广安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说。在儿童友好社区广安区中桥街道白塔社区,“童心绽放,筑梦未来”系列活动历时10个月,累计服务儿童超600人次。活动以儿童需求为核心,设五大特色板块:“儿童议事厅”让12名儿童代表参与社区治理提案;“小小志愿者服务队”培养小小讲解员和文明劝导员;“创意手工坊”链接非遗漆扇与现代创意;“安全教育小讲堂”覆盖应急救护、性教育等实用知识;“亲子互动课”通过瑜伽、阅读强化家庭纽带。

  护航“小候鸟”团圆行动。图片来源:广安日报

  架起千里“乡情桥”

  护航“小候鸟”团圆路

  跨越1500公里的拥抱,8岁的胥梓言扑进父亲怀里的那一刻,28小时长途跋涉的疲惫瞬间消散,团圆的笑与泪在东莞大朗巷头文化广场交织。

  “早上8点我就在这儿等着了。”在大朗经营面馆十几年的胥国东眼角湿润,“我要好好努力,早点把女儿接来一起生活。”据统计,广安市前锋区35万户籍人口中,有8万余人在东莞务工,仅2.58万人的广兴镇,就有约1.5万人在大朗镇务工。每年孩子放暑假,都是胥国东和乡友们既喜悦又为难的时候——谁不想和孩子们团聚?但团聚并不容易:没有直达列车,需辗转重庆、广州;来回车票、孩子的路途安全……每一件都是烦心事。

  为解决这些家庭暑期团聚难题,大朗、前锋两地公安机关在“乡情警务”机制下,创新开展护航“小候鸟”团圆行动。今年7月,孩子们再次踏上这座千里“乡情桥”。这是广安护航“小候鸟”的第二年,规模从去年的127名扩大到今年的326名,民警、医护人员、大学生志愿者全程守护着这份跨越山川的思念。

  这场特殊的“迁徙”充满温情细节:孩子们信纸上的无声思念、志愿者哄睡的喃喃轻语、民警深夜的一次次巡视……甚至到了大朗,还有一群“小黏人宝”抱着民警舍不得撒手。这背后,是民警们用责任与温情搭建的信任桥梁。

  多彩假期“不打烊”

  让成长时光更精彩

  在解决跨省“带娃难”的同时,广安本地的暑期托管服务也在不断升级。团市委积极行动,以“爱心托管班”为载体,广泛汇聚社会爱心力量,开展课业辅导、心理咨询、红色研学等特色服务,全方位陪伴关爱儿童。今年暑假,广安市按照“项目管理专员+专业老师+志愿者”模式,在全市举办约50个“爱心蜀托”暑假托管班,开展课业辅导、兴趣培养、体育锻炼等活动,服务儿童1200余人;同时组织红色研学活动3场,开展航天科技、机器人等公益培训4期,服务困难儿童等300余人。

  “托管班有老师教手工、讲红色故事,还能学安全知识,我们干活也安心了。”家长陈道斌感慨。

  育儿服务不仅限于暑期。近年来,广安市以儿童需求为导向,不断延伸儿童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:新建、改扩建托育服务机构、幼儿园托班33家,建成托育服务机构257家、托位12709个;2018年以来,建成投用公办幼儿园170所;依托市儿童福利院打造家庭式居所,“类家庭”养育模式经验在全省民政系统推广;推行全市检察官兼任“童伴之家”法治辅导员,定期开展未成年人法治课。

 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从不是一句口号。广安市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,儿童友好理念已融入社会生活、成为发展共识。未来,广安市将继续立足儿童需求,着眼高质量发展战略,让制度保障与人文关怀交融,使政策温度可感可及,为每一颗童心铸就温暖港湾。

  供稿:四川省文明办 广安市文明办

【责任编辑:姜丽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