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南昌县:巧用“一约一会” 激活移风易俗“文明密码”
宴席桌数少了,人情负担轻了;鞭炮纸钱“下岗”了,清新空气回来了;攀比排场不见了,邻里互助蔚然成风……行走在江西省南昌县莲塘街道的村居巷陌,一股文明、节俭、和谐的新风扑面而来,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。近年来,莲塘街道聚焦婚丧陋习整治,深化“兴家风、淳民风、正社风”建设,探索形成“村规民约+红白理事会”的“一约一会”治理模式,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,让文明新俗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。
“一约”定新风,村规民约画出“标准线”
“婚事新办不攀比,丧事简办不铺张,厚养薄葬传孝道”——在莲塘街道各村社,这样的条款被明确写入村规民约,成为群众共同遵守的“硬规矩”。过去,婚丧嫁娶讲排场、比气派,不少群众“一场事办下来,半年活白干”。为刹住这股风气,街道指导各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讨论,将具体内容细化到宴席桌数、菜品标准、车队规模等,让办事有章可循、有据可依。同时,将孝老爱亲、邻里和睦等优良家风要求融入公约,引导居民从家庭内部做起,树立良好家风。
“现在大家按规矩办,既不失仪式感,也不伤元气。”墨山村村民姚女士感慨道。村规民约像一把“文明标尺”,量出了新风尚,也量出了群众认同。
“一会”管到底,红白理事会当好“总管家”
规矩立起来,更要有人抓落实。莲塘街道整合蹲点领导、村社区干部、老党员、乡贤等力量,组建红白理事会,全程参与群众婚丧事宜的指导、监督与服务。从提前上门宣传政策,到事中把控流程规模,再到事后总结反馈,理事会实现“一条龙”服务,成为群众身边的“文明管家”。理事会成员还积极倡导厚养薄葬,鼓励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老人,兴孝老爱亲之家风,淳朴实在之民风。
“我们制定了统一参考标准,比如婚宴不超过20桌,迎亲车辆不超过8辆。”小蓝村罗阿姨说到,“有了标准,群众办事轻松多了,再也不用为‘面子’硬撑‘票子’,大家都觉得风气更正了,人情负担更轻了,邻里关系也更纯粹了。”
“三风”润城乡,文明新俗成为“新风尚”
随着“一约一会”机制深入推进,莲塘街道的社风、民风、家风悄然转变,文明新俗持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。宣传栏里,移风易俗倡议书和“最美家庭”事迹共同展示,形成鲜明导向;文明实践站中,“我们的节日”“家风讲堂”等活动常态化开展,成为浸润文明风尚的重要平台。在斗南路社区开展的重阳节主题活动中,孩子们通过朗诵《诗唱重阳》、表演舞蹈《中华孝道》,潜移默化接受孝道教育,兴孝悌忠信之家风;社区还邀请同逢重阳的老年寿星共庆寿辰,营造了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。
“一约一会”不仅刷新了乡村面貌,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。群众实现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约束,因婚丧事宜引发的矛盾纠纷明显减少,邻里关系更加融洽,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蔚然成形。
从“比排场”到“比文明”,从“重形式”到“重内涵”,莲塘街道以“一约一会”为抓手,将移风易俗与“三风”建设紧密结合,推动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而深厚的文明力量。
供稿:江西文明网
